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用肛肠动力学方法学对功能性排便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方法 运用罗马Ⅲ标准将123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选择106例无排便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了解直肠内压、肛管压、肛管功能长度、抑制反射、排便弛缓反射及直肠感觉功能等指标情况.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病例组直肠排便压<45 mm Hg比例、肛管静息压>60 mm Hg比例、抑制反射引出容量、弛缓反射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直肠感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协调障碍及排便动力不足两类,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
推荐文章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研究
便秘
功能性出口梗阻
动力学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
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
功能性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研究
便秘
功能性出口梗阻
动力学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肛管直肠测压 肛肠动力学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其他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5-26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74
字数 38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5709.2010.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东林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 75 518 12.0 20.0
2 苏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 39 281 10.0 15.0
3 林宏城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 34 324 10.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81)
二级引证文献  (155)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2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6(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3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8(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功能性排便障碍
肛管直肠测压
肛肠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月刊
1006-5709
41-1221/R
16开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36-159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6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852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