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绰墩遗址2个古土壤剖面(0~200cm)为对象,通过植硅体、有机碳、文化层、14C断代探讨稻作史及成因.结果表明,最大种稻强度在100~116cm(马家浜文化期),随后在75~100cm(马家浜-良渚文化期),种稻强度锐减.其原因并非土壤养分不足;6280aBP以后气候转为干冷,宜种稻的湿地演化为旱地,可能是主因.在160~100cm(马家浜文化期)、100~42cm(良渚-马桥文化期)、42~0cm(宋代-现代)存在间歇性连续稻作.
推荐文章
河南省新石器遗址的时空特征及其环境背景
河南省
新石器遗址
空间分布
环境演变
新石器时期半坡遗址鱼纹彩陶的科技分析
半坡遗址
彩陶
黑彩
陶衣
长三角港口的竞争与合作
长三角
港口
竞争与合作
兰州盆地新石器时期遗址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研究
兰州盆地
新石器时期遗址
地形
时空分布
逻辑斯蒂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三角绰墩遗址新石器时期以来间歇性连续稻作证据及其成因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水稻 古土壤 稻作历史 绰墩遗址 植硅体 营养元素 土壤有机碳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5-613
页数 分类号 K87
字数 635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古土壤
稻作历史
绰墩遗址
植硅体
营养元素
土壤有机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6134
10-1131/N
大16开
北京玉泉路19号(甲)
82-58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52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