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土传病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本研究进行了5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毒力测定和病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抑霉唑、嘧菌酯抑菌作用较好,EC50分别为4.46μg·mL-1、8.32μg·mL-1,相关系数r均大于0.91.5种药剂在田间防病中,噻氟菌胺沟施浓度过高对马铃薯出苗产生药害,相对出苗率为92.3%,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嘧菌酯、噻氟菌胺、百菌清、抑霉唑沟施和拌种对地中茎防病效果均在83%以上;抑霉唑(沟施)、嘧菌酯(沟施和拌种)、百菌清(沟施)对预防因病造成植株死亡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1.6%、69.3%、67.4%:67.3%;嘧菌酯预防薯块带菌效果最好,沟施和拌种防病效果分别为90.7%、86%.
推荐文章
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杀菌剂
火龙果溃疡病
抑菌活性
田间防效
3种杀菌剂对榛子苗期根腐病防效的比较
榛子根腐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腐霉
几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草莓灰霉病
杀菌剂
田间防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病菌毒力及田间防效
来源期刊 中国马铃薯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马铃薯 黑痣病菌 杀菌剂 毒力 田间防效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6-310
页数 分类号 S532|S482.2
字数 37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35.2010.05.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俊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57 666 15.0 21.0
2 蒙美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89 1064 18.0 26.0
3 张笑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33 294 10.0 15.0
4 刘宝玉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5 96 4.0 5.0
5 杨明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1 3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78)
二级引证文献  (168)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6(2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9(4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20(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铃薯
黑痣病菌
杀菌剂
毒力
田间防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马铃薯
双月刊
1672-3635
23-1477/S
大16开
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
14-167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9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68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