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
目的:纵向观察分析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龈沟液中6种牙周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并分析检出率的变化与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试为评价牙周炎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手段.方法:应用16S rRNA 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13名 CP 患者基线、牙周机械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时以及11名健康对照者龈沟液中的6种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现已更名为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结果:CP组在牙周机械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的菌斑指数(plag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治疗后4个月比2个月有少量升高.CP组基线的6种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CP组在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3个时间点的Tf(42.1%、73.7%、70.2%)、Pg(47.4%、68.4%、77.2%)、Aa(15.8%、22.8%、7.0%)、Pn(38.6%、57.9%、64.9%)、Pi(15.8%、38.6%、42.1%)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f 96.5%、Pg 93.0%、Aa 36.8%、Pn 86.0%、Pi84.2%),而Fn的检出率则仅在治疗后2周减少明显(84.2% vs 98.2%),在治疗后2个月(93.0%)和4个月(96.5%)略有回升,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被检致病菌在治疗后2个月检出率比2周时回升.结论:Tf、Pg、Aa、Pn、Pi等牙周致病菌的共同感染可能在CP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CP组在牙周机械治疗后牙周致病菌的变化早于临床指标的变化,治疗后2个月内即应开始定期复查复治.
推荐文章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
牙周炎
巨细胞病毒
疱疹病毒4型,人
聚合酶链反应
牙周基础治疗对行腹膜透析牙周炎患者的影响
腹膜透析
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超敏C反应蛋白
慢性牙周炎患者长期牙周治疗失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慢性牙周炎
治疗
失访
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牙周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关键词 牙周炎 龈沟液 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0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8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0.02.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立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51 721 15.0 26.0
2 孟焕新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47 478 14.0 20.0
3 赵亦兵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8 69 4.0 8.0
4 丁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口腔科 26 128 6.0 10.0
5 冯向辉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5 51 2.0 5.0
6 李启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 3 26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15)
二级引证文献  (184)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3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6(3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7(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8(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9(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牙周炎
龈沟液
细菌
聚合酶链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167X
11-4691/R
大16开
195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6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8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