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五号桩油田桩39井区沙三上段断块油藏为例,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分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地质特点,开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进行应用研究.根据储层流动带指标将研究区沙三上段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建立了储层流动单元的二维及三维分布模型,并对流动单元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和产能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推荐文章
马岭油田中一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马岭油田中一区
储层流动单元
流动层带指标
孔隙度
渗透率
泥质含量
剩余油分布
神经网络
胜坨油田三角洲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胜坨油田
三角洲相
储集层
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地质模型
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模型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储集层
流体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储集层模型
河流相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濮城油田
低渗透储层
流动单元
岩石物性参数
剩余油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五号桩油田桩39井区沙三上段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地质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沉积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 储层结构 五号桩油田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1
页数 分类号 TE311
字数 48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17.2010.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胜和 86 2237 26.0 44.0
2 马喜娜 中海石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15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流动单元
沉积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
储层结构
五号桩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地质与工程
双月刊
1673-8217
41-1388/TE
16开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山路
36-117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7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99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