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红壤丘陵区坡地综合开发治理模式,选择适宜的梯田类型,通过5 a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梯田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降雨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汛期(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70%以上,而且以大雨、暴雨为主;② 不同类型梯田均有显著的减流减沙效应,其中,以前埂后沟水平梯田减流减沙效益最好,梯壁裸露水平梯田的减流减沙效益最差;③ 与梯壁裸露水平梯田相比,梯壁植草的水平梯田蓄水保土效益分别高21.7%和30.1%.前埂后沟水平梯田和梯壁植草水平梯田适宜在红壤丘陵区推广.
推荐文章
岩溶区与红壤区不同地类产流产沙特征分析
径流深
土壤流失量
岩溶区
红壤区
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小气候效应
恢复生态学
红壤丘陵区
生态系统
小气候
关联分析
丘陵区梯田优化设计研究
丘陵
梯田
优化设计
稳定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梯田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人民长江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梯田 产流 产沙 红壤丘陵区
年,卷(期) 201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3
页数 分类号 S155.25
字数 56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179.2010.14.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洁 110 1314 20.0 29.0
2 郑海金 50 526 16.0 20.0
3 左长清 24 294 9.0 16.0
4 王昭艳 22 236 7.0 15.0
5 张靖宇 8 86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8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57)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梯田
产流
产沙
红壤丘陵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长江
月刊
1001-4179
42-1202/TV
大16开
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38-22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71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5545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