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采用主动脉外置导丝的新方法处理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并与常规PCI方法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方法处理组和主动脉外置导丝组.常规处理组采用标准PCI术式,外置导丝组在导引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开口前,将1根导丝送至主动脉外置,其余操作同标准PCI术.统计两组所用导引导管数最、导丝数量、X线曝光时间、PCI总时间、对比剂剂最、压力嵌顿次数、恶性心律失常次数和手术失败例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处理组导引导管数为(2.3±1.1)根,外置导丝组为(1.3±0.5)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使用导丝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处理组(2.0±1.1)根,外置导丝组(2.2 ±0.4)根,P>0.05].与常规处理组比较,外置导丝组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常规处理组(18.8 ±6.9)min,外置导丝组(14.2 ±5.7)min,P<0.01],缩短PCI总时间[常规处理组(31.2±8.1)min,外置导丝组(20.1±4.5)min,P<0.01],减少对比剂用量[常规处理组(193.5±25.4)ml,外置导丝组(130.6±32.8)ml,P<0.01],术中出现嵌顿的次数明显减少(常规处理组19例次,外置导丝组2例次,P<0.01).常规处理组术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8例次,PCI失败6例,外置导丝组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失败病例.结论 主动脉外置导丝处理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可有效避免PCI术中导管嵌顿,减少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