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北甘肃地区晚二叠世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讨论了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形成机制.早二叠世,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向西北运移,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向东南漂移.中二叠世,华夏古陆沿天山、阴山和大兴安岭一线与西伯利亚古陆碰撞导致古海洋闭合和山脉隆升,板块的碰撞为华夏植物群和安加拉植物群两者之间提供了"混生"的条件.来自这两个植物群的少数混生分子出现在本区的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由于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与联合,从而使华夏古陆和安加拉古陆对接,形成了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分布模式可以归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板块运动、气候分异、环境变化、植物迁移和植物自身演化的结果.
推荐文章
甘肃玉门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甘肃
玉门
晚二叠世
肃南组
华夏植物群
安加拉植物群
中国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
石炭纪
二叠纪
植物群
拟鳞木植物群
华夏植物群
土著菌根真菌和混生植物对羊草生长和磷营养的影响
丛枝菌根
羊草
植物种间相互作用
根系形态
植物磷营养
中国西北地区披碱草属植物所带内生真菌的培养特征
内生真菌
披碱草
菌落
多样性
系统发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西北甘肃地区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地质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中国 甘肃 二叠纪 华夏植物群 安加拉植物群 形成机制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0-887
页数 分类号 Q914
字数 60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27.2010.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克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69 424 12.0 19.0
2 刘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91 716 13.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
甘肃
二叠纪
华夏植物群
安加拉植物群
形成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地质
双月刊
1000-8527
11-2035/P
大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18-11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6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710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