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肩袖撕裂患者术前肩关节X线片显示的肩峰骨棘的形态学变化,探讨与其合并肩袖撕裂的关系.方法 依据1970年5月至1998年3月间,日本信原病院1068例肩袖撕裂患者的1121个肩关节正位X线片和其临床患者资料.分别测量X线片上超过1 mm的肩峰骨棘大小(A级为≥1~5 mm,B级为≥ 5~10 mm,C级为≥ 10 mm)及肩峰下间隙(又称作肩峰与肱骨头间距离,AHI).临床患者资料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肩关节疾病史及既往病史,治疗、手术经过等.结果 根据肩峰骨棘的形态学变化,本文将肩峰形态分为六型,Ⅰ型(正常肩峰47.6%),Ⅱ型(肩峰下平面的骨棘16.5%),Ⅲ型(外侧肩峰的骨棘3.3%),Ⅳ型(喙肩韧带方向的骨棘11.9%),Ⅴ型(肩锁关节的退变20.4%),Ⅵ型(肩峰的双边征象17.8%);其中534肩(47.6%)无肩峰骨棘(12~87岁,平均54.1岁);587肩(52.4%)有肩峰骨棘(17~83岁,平均59.4岁);肩峰骨棘的患者中467个肩(41.7%)的骨棘为A级,112个肩(10%)为B级,8个肩(0.7%)为C级.801个肩(71.5%)的肩袖撕裂是由创伤所致;不明原因的肩袖撕裂有201个肩(17.9%);过度使用、积累性劳损的是119个肩(10.6%).AHI的平均值为(8.7±2.6) mm,男性患者为(8.8 ± 2.6) mm,女性患者为(8.4 ± 2.7) mm,在有肩峰骨棘患者群中AHI为(8.4 ± 2.7) mm,无肩峰骨棘患者群中AHI为(9.1 ± 2.5) mm(t=2.93, P<0.05),而男性与女性患者间的A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峰骨棘患者群中51~60岁年龄组与61岁以上各年龄组间都有统计学差异(2=64.64,P<0.05).结论 肩关节X线片上肩峰骨棘的形态学分类,有助于医师认识和确诊患者患有肩峰骨棘.本研究认为肩峰骨棘与肩袖撕裂有明确相关性.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肩袖肌腱和肩峰骨质退行性变的发生,轻微的创伤都有可能导致肩袖撕裂.50岁以上的肩关节患者合并有肩峰骨棘,都应考虑其有肩袖撕裂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