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应用微分干涉相衬法对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von Wattenwyl和暗褐蝈螽G.sedakovii(Fischer von Waldheim)雄性精巢管基部、输精管、贮精囊和精包,及雌性受精囊中精子束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对探讨螽斯近缘种的生殖隔离机制和生殖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这两种蝈螽的精子束通过精包转移到雌性受精囊后,精子束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精巢管基部的精子为游离的单个精子;输精管、贮精囊和精包中精子成束排列形成较分散的精子束,精子束头部包裹有粘液帽;雌性受精囊中的精子束的精子呈羽状排列,精子的头部汇集在中央轴上.两种蝈螽精子束形态差异不显著.
推荐文章
优雅蝈螽精子形成过程中核的形态结构变化观察
直翅目
优雅蝈螽
细胞核
原顶体
超微结构
HE染色
DAPI
精子形成
优雅蝈螽雄性附腺的超微结构及其腺管提取物对精子束的作用
直翅目
优雅蝈螽
雄性附腺
超微结构
精子束
生理功能
优雅蝈螽精子形成期间微丝和微管蛋白的动态变化
优雅蝈螽
精子细胞
精子
精子形成
微丝
微管
优雅蝈螽精子形成过程中F-肌动蛋白的动态变化
优雅蝈螽
F-肌动蛋白
精子形成
顶体复合体
细胞质微滴
细胞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优雅蝈螽与暗褐蝈螽精子束的显微观察
来源期刊 昆虫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优雅蝈螽 暗褐蝈螽 精子束 形态 显微结构 微分干涉相衬法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600
页数 分类号 Q96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福明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7 219 7.0 12.0
2 王莉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5 94 5.0 9.0
3 常岩林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 71 5.0 7.0
4 冯晓丽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优雅蝈螽
暗褐蝈螽
精子束
形态
显微结构
微分干涉相衬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昆虫学报
月刊
0454-6296
11-1832/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0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92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