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啶虫脒本身不具有电化学性质,而其在NaOH溶液中的水解产物为电活性物质.采用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啶虫脒水解产物在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初步探讨了其反应机理.在pH 9.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啶虫脒水解产物在约0.9 V(vs.SCE)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表明电极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氧化过程.基于啶虫脒水解产物的氧化行为,以0.9 V为工作电位,采用计时安培法进行测定,其响应电流与啶虫脒的浓度在2.0×10-7 ~ 2.8×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7mol/L.该方法成本低、操作方便、重复性好,对人体与环境无毒害,将其用于啶虫脒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推荐文章
不同啶虫脒剂型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及原因分析
烟粉虱
啶虫脒
剂型
植物种类
毒力
叶片表面性质
溶液表面张力
毒力机制
靛蓝电化学媒质间接还原染色工艺的探讨
靛蓝
间接电化学
染色效果
不同剂型啶虫脒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研究
啶虫脒
可溶性粉剂
乳油
残留
棉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化学方法对农药啶虫脒的间接测定
来源期刊 分析测试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啶虫脒 电化学测定 碳糊电极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1-335
页数 分类号 O657.1|F767.2
字数 27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957.2010.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效亚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25 740 14.0 22.0
2 金根娣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8 59 5.0 6.0
3 杜诗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9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7)
共引文献  (13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啶虫脒
电化学测定
碳糊电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测试学报
月刊
1004-4957
44-1318/TH
大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46-10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06
总下载数(次)
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