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观察该指标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36例,其中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8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1例,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留取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uPAR的表达水平.观察ACS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24,48 h,3个月后外周血单核细胞uPAR表达水平的变化.随访ACS组患者2年,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CS组uPAR表达水平较SAP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均显著升高(P<0.01),ACS组PCI术后3个月的uPAR表达水平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85例ACS患者平均随访(20.46±2.45)个月,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24例,事件组单核细胞uPA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组(P<0.01).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单核细胞上uPAR的表达水平与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单核细胞uPAR的表达水平较SAP患者显著升高,ACS患者uPAR的表达水平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相关性,单核细胞uPAR的表达水平是冠心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对于判断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推荐文章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研究进展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炎症
标志物
预后
人单核细胞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细胞迁移
医学细胞生物学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迁移
氨基末端
分子间相互作用
血清hs-CRP、SA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探讨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高敏C-反应蛋白
64层螺旋CT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冠状动脉内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内超声
斑块破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单核细胞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126
页数 分类号 R541.4
字数 32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5403.2010.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钱赓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 15 54 4.0 7.0
2 易军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 25 79 5.0 8.0
3 陈韵岱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 225 1266 17.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单核细胞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月刊
1671-5403
11-4786/R
大16开
北京复兴路28号
82-408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7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6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