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L-乳酸和淀粉为原料,采用微波熔融共混法,制备聚L-乳酸(PLLA)/淀粉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对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在PLLA/淀粉复合材料中,马来酸酐和丙三醇在PLLA与淀粉间起到化学架桥作用,相容性提高,但并不改变PLLA晶型主体结构.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增大;随着甘油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先减小后增大,且甘油含量为0.6%时吸水率达到最小值.复合材料的生物酶解过程分三个阶段,初期降解速率较慢,中期降解速率增加,后期降解速率又减小.
推荐文章
SBS共混增韧PL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聚乳酸
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增韧
热稳定性
制备聚(L-乳酸-CO-乙醇酸)/聚D-乳酸共混物立构复合物的新方法
聚乳酸-乙醇酸
D-聚乳酸
立构复合物
制备
热稳定性
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辅助制备与性能研究
微波
酸化蒙脱土
聚乳酸
纳米复合材料
淀粉/LDPE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低密度聚乙烯
淀粉
铝酸酯偶联剂
三偏磷酸钠
复合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L-乳酸/淀粉复合材料的微波熔融共混法的制备与性能
来源期刊 安徽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L-乳酸 淀粉 复合材料 微波熔融共混法 制备与性能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科研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8
页数 分类号 TB332
字数 28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10.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华林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104 1194 19.0 26.0
2 王伟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162 1275 18.0 27.0
3 庞敏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学院 17 97 6.0 9.0
4 黄君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4 37 3.0 4.0
5 姜苏薇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学院 3 18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8)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L-乳酸
淀粉
复合材料
微波熔融共混法
制备与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化工
双月刊
1008-553X
34-1114/TQ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阜阳北路363号安徽省化工研究院内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25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22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