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三峡库区秭归县桐树湾高切坡为例,根据高切坡的岩性及其倾向将高切坡分为三段,对高切坡区的结构面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赤平投影法确定了优势结构面及结构面交线的产状,同时采用运动学分析方法在仅考虑重力作用下,对三段高切坡分别进行了平面破坏、楔形破坏与倾倒破坏3种破坏模式的最大安全开挖切坡角的确定,并与实际开挖切坡角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高切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三段高切坡发生3种基本破坏的最大安全开挖切坡角大于高切坡目前的切坡角,可见在仅考虑重力作用下,三段高切坡发生3种破坏的可能性较小,处于稳定状态.该研究可为高切坡治理设计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四川宝兴张家沟危岩体稳定性及运动学分析
滑移式崩塌
稳定性评价
离散元
运动特征
防治措施
高切坡桩板挡墙运营期整体稳定性评价与损伤破坏机制研究
高切坡防护工程
运营安全
稳定性评价
强度衰减
损伤机制
基于组合赋权模糊云理论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
高边坡
稳定性评价
云模型
模糊熵
平缓反倾红砂岩高陡切坡的稳定性分析
红砂岩
平缓反倾岩层
高陡切坡
软化
卸荷变形
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运动学分析的高切坡稳定性评价
来源期刊 安全与环境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切坡 优势结构面 破坏模式 最大安全开挖切坡角 运动学分析 稳定性评价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103,108
页数 分类号 TU457
字数 27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556.2010.06.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辉明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215 4805 40.0 56.0
2 王亮清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65 766 14.0 24.0
3 梁烨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14 57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8)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切坡
优势结构面
破坏模式
最大安全开挖切坡角
运动学分析
稳定性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全与环境工程
双月刊
1671-1556
42-1638/X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中国地质大学 安全与环境编辑部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88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