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对各类水样资料的研究,发现在洛河下游,对于相对惰性的组分,河水的化学成分由河水与地下水混合形成,并且从水化学的角度验证了在该区段补给河水的那部分地下水主要来自洛河以南的地下水;但对于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组分,河水在向下游运动的过程中,其化学成分明显受到了化学反应的影响.论文使用 Cl-质量平衡方法[1],计算出洛河上游河水中地下水的补给比例在 20~30% 左右,下游地下水补给比例约占 70%左右;并且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条件及矿物饱和指数的计算结果,确定了石膏、方解石的溶解和白云石的沉淀以及碳酸平衡是河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化学作用,通过对化学反应量的计算,恢复了河水与地下水仅发生了简单混合作用的混合水的成分.
推荐文章
都思兔河中段河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机制分析
都思兔河
水文地球化学
混合
溶解
沉淀
形成机制
济南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
岩溶地下水
水化学成分
脱白云石化
都思兔河中段河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机制分析
都思兔河
水文地球化学
混合
溶解
沉淀
形成机制
鄂尔多斯盆地摩林河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机制
水化学
TDS
δ18O
δD
沿程变化
摩林河
鄂尔多斯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荔县洛河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机制分析
来源期刊 地下水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洛河 大荔县 混合 溶解/沉淀 形成机制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3
页数 分类号 P641.12
字数 39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184.2010.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焦建刚 66 816 14.0 26.0
2 刘瑞平 3 0 0.0 0.0
3 朱桦 1 0 0.0 0.0
4 亢明仲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洛河
大荔县
混合
溶解/沉淀
形成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下水
双月刊
1004-1184
61-1096/TV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3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20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