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放疗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 选取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放疗患者,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5个剂量探头布置于相邻野衔接线的垂直线上,探头间隔2 mm,多次测量后获取各个探头读数,比较其剂量差异.结果 照射野衔接线处单次测量剂量变化大,总的平均剂量与上下探头比较在同一平滑线上,两野衔接良好;胸壁和乳腺皮肤表面剂量分别为3 669.75cGy和3 887.5 cGy.结论 照射野衔接处总的照射剂量稳定可靠,但单次剂量变化显著,町能影响该处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乳腺表浅组织受照剂量不足,可通过加用填充物来提高表浅剂量.
推荐文章
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保乳术
术后放疗
联合治疗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调强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乳腺癌
逆向调强计划
混合调强计划
野中野调强计划
剂量学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
乳腺癌保乳术
三维适形放疗
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剂量调强放射治疗疗效比较
乳腺癌
保乳术
调强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观察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乳腺癌 相邻野衔接线 剂量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探测器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2-1035,1068
页数 分类号 R737.905|R730.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菊英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 151 691 12.0 17.0
2 徐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 11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腺癌
相邻野衔接线
剂量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探测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3-0399
32-1674/R
大16开
苏州市十梓街1号
28-81
196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18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2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