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右侧毁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左旋多巴(20 mg.kg-1.d-1)治疗1个月,停药2 d后断头取脑,处死前3 h尾静脉注射131I-FP-β-CIT,纹状体部位冠状振动切片,磷屏显影.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每个切片中左、右纹状体区单位面积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用比值R左/右来评估多巴胺转运体的数量及功能.结果 (1)假手术组大鼠左右两侧右纹状体区多巴胺转运体对131I-FP-β-CIT特异性放射性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为419.407±14.267,右侧为437.604±19.046,P>0.05),R左/右=0.96±0.044;图像清晰,对称分布于基底节纹状体区.(2)帕金森病模型鼠损伤侧(右侧脑)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右侧284.052±105.84,P<0.01),R左/右值升高(R左/右=1.495±0.25,P<0.01),图像明显稀疏;(3)左旋多巴治疗组部分鼠损伤侧(右侧脑)放射性摄取进一步减少(右侧221.799±75.346,P<0.01),R左/右值较帕金森病模型组进一步升高(R左/右=2.06±0.60,P<0.05);图像中右侧基底节纹状体区更加稀疏,临床观察评分有异动症发生(53%).结论 经左旋多巴治疗后部分帕金森病鼠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数目及功能进一步下调,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易促发异动症.
推荐文章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帕金森病
反义寡核苷酸
前强啡肽原
龟地苁星颗粒治疗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32例临床观察
帕金森病
龟地苁星颗粒
异动症
中医药治疗
美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多巴胺转运体影响的自显影
多巴胺转运体
帕金森病
美多巴
TRODAT-1
放射自显影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相关机制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左旋多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多巴胺转运体 131I-FP-β-CIT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8-971,1006
页数 分类号 R742.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玉杰 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与公共卫生学院 33 120 7.0 8.0
2 宁萍 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与公共卫生学院 31 86 5.0 7.0
3 刘春风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349 3050 25.0 34.0
4 蔡秀英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47 259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多巴胺转运体
131I-FP-β-CIT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3-0399
32-1674/R
大16开
苏州市十梓街1号
28-81
196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18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2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