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2~81岁,平均49.3岁;左侧16例,右侧1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22~510 d,平均88 d.骨折类型:两部分外科颈骨折12例,两部分小结节骨折1例,两部分大结节骨折7例,三部分大结节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2例(均非外展嵌插型骨折),头劈裂型骨折1例.其中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应用ASES评分、Constant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问卷进行功能评分,并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按不同性别、年龄、伤侧、手术次数、是否存在其他损伤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手术时间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对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是否出现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6.9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上举137.3°±35.1°,外旋28.9°±24.1°,内旋达T_(10)水平.VAS评分为(0.7±1.2)分;Constant评分为(83.1±17.9)分;UCLA评分为(28.9±6.0)分;SST为8.7个.不同性别组仅在内旋活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伤侧、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固定方式、骨折类型、是否出现并发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
推荐文章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肱骨近端骨折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手术,微创性
治疗结果
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分析
肱骨髁间骨折
双钢板
骨折内固定术
肘关节功能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肩骨折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创伤骨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0-406
页数 7页 分类号 R6
字数 49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0.04.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鲁谊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 2 2 1.0 1.0
2 朱以明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 1 2 1.0 1.0
3 姜春岩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肩骨折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