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比较了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节流阀与带高压膨胀机制冷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双级压缩CO2跨临界带节流阀与带高压膨胀机制冷循环的最佳中间压力并不是高低压的几何平均值;在一定的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下,双级压缩CO2跨临界带高压膨胀机制冷循环有一个最佳高压侧排气压力,与带节流阀循环相比,其最大COP可提高10%,但高压侧压力超过最佳值后,高压膨胀机对系统COP的影响逐渐变得不明显;在双级压缩CO2跨临界带高压膨胀机制冷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中间冷却应采用完全冷却型式.
推荐文章
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低压膨胀机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CO2跨临界制冷循环
双级压缩
低压膨胀机
性能
热力学
中间完全冷却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节流循环
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节流循环
中间完全冷却
性能系数
最优中间压力
CO2跨临界喷射制冷循环计算分析
喷射制冷
CO2
跨临界
高压气体涡流膨胀的CO2低温制冷循环分析
高压气体
涡流膨胀
CO2
低温制冷循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高压膨胀机制冷循环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太阳能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GO2跨临界制冷循环 双级压缩 高压膨胀机 性能
年,卷(期) 2010,(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9-833
页数 分类号 TB61
字数 292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英柏 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0 653 14.0 23.0
2 孙刚磊 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91 6.0 9.0
3 刘春涛 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 80 5.0 8.0
4 刘迎福 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72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7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GO2跨临界制冷循环
双级压缩
高压膨胀机
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阳能学报
月刊
0254-0096
11-2082/TK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2-16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68
总下载数(次)
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