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包界地区须家河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须家河组二段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相、构造特征、储集层特征、成岩特征、烃源岩及盖层特征等全面研究.提出了利用沉积相、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储集层类型等参数进行有效叠合预测有利含气区的方法.包界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共有5个有利的含气区带,高产区带主要分布在构造变形较大、沉积物粒度较粗、孔渗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储集层类型多为Ⅱ类及以上储集层.
推荐文章
川东北元坝、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天然气产能差异的原因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马路背地区
晚三叠世
石英砂岩
储集层
岩性气藏
高产稳产
主控因素
川西北区块上三叠统须五段气藏的深盆气特征
四川盆地
西
上三叠统
深盆气藏
安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上亚段致密砂岩气藏气井产能控制因素
四川盆地
安岳气田
晚三叠世
致密砂岩
开发
生产能力
压裂(岩石)
控制因素
气水关系
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油气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
西北
晚三叠世
生烃
致密化
油气成藏
勘探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包界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有利含气区带研究
来源期刊 新疆石油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包界地区 层序格架 沉积相 构造特征 储集层特征 有利含气区带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30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112.24
字数 295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军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88 1691 17.0 39.0
2 刘建锋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1 87 6.0 9.0
3 何琰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1 512 11.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0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川盆地
包界地区
层序格架
沉积相
构造特征
储集层特征
有利含气区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石油地质
双月刊
1001-3873
65-1107/TE
大16开
新疆克拉玛依市准噶尔路32号
58-46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5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77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