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国人高度近视眼形成初期眼底退行性病变自然病程观察,即20岁年龄组屈光度、眼轴、眼球形态下的眼底改变演化趋势.方法 入选学生包括:20岁以下、屈光度-6 D(10岁以下-4 D)、眼轴25 mm(10岁以下24 mm).并将年龄分为3组:~10岁组,~15岁组,~20岁组.对门诊查体和就诊学生76只眼进行眼底照相、A/B超、验光等相关眼科检查,记录并归纳整理.SPSS10.0统计.根据眼底镜、眼底照相、Heidelberg HRA2激光扫描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荧光/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将眼底形态分为4组:无变化、黄斑局限病灶、豹纹状眼底、后极广泛病灶或混合(即病理性近视).A/B超仪测量眼轴,并将眼球形态分为无变化、均匀扩张、后巩膜葡萄肿3组.复方托比卡胺散瞳,主观检影验光测定眼屈光度.结果 76例中,眼底改变82%为非病理性改变,病理性改变相对在较稳定的低构成15.8%.(1)~10岁组平均近视度-5.71 D,平均眼轴25.5 mm.但眼轴微小改变(1 mm)时眼底呈现明显改变:-4.5 D(-4.58±2.78),25 mm(25.10±0.71)时可无眼底表现,-8.3 D(-8.33±1.26)、26 mm(25.99±0.99)时即可呈现病理性改变,而-5.5 D(-5.50±1.12)、26 mm(25.99±1.54)时眼底也可呈豹纹状改变.(2)~15岁组眼轴的增长、近视度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与眼底演变呈较陡的线性关系,平均近视度-7.89 D,平均眼轴27 mm;但度数-6 D(可到-8 D,-5.25±3.46)、眼轴26 mm(大到29 mm,25.81±2.09)可以无眼底改变,且波动范围较大;-15 D(-15.13±3.01)、29 mm(29.10±1.87)可呈现病理性改变,发展至-8.75 D(-8.75±4.09)、28 mm(28.08±1.48)眼底仅呈现豹纹状改变.(3)~20岁组,平均近视度在高度近视-9.68 D,平均眼轴27.5 mm.但发展至-8 D(-6.73±1.78)、26 mm(24.84±1.40)时仍可以无眼底改变,-15 D(-14.42±6.37)、30 mm(30.69±1.11)可呈现病理性改变,-10 D(-9.68±4.03)、28 mm(27.53±1.29)眼底仅呈现豹纹状改变.(4)3组间,~15岁组无眼底改变明显迟于~10岁组的改变,后2组中,无眼底改变时可耐受最大度数为-8 D,而眼轴分别为29 mm、26 mm;豹纹状改变时,最低眼轴均为28 mm,但度数分别为-9、-10 D;病理性改变时,最低度数均为-15 D,眼轴分别有进展为29 mm和30 mm,呈现交替性的在眼轴/度数相对稳定时、度数/眼轴增加的现象.结论 20岁以下学生的高度近视形态变化与年龄、度数有着内在的规律.(1)10岁以内屈光度-6 D、平均眼轴26 mm时多预示病理性过程的发生,眼球对眼轴等变化的耐受程度差;(2)10~15岁之间存在着快速的眼球发育演变规律,与青春身体发育吻合,但眼轴从26 mm到28 mm、再到29 mm、屈光度从-5.25 D到-8.75 D 、再到-15 D形成无改变、到豹纹状、再至病理性改变的过程有着较长的发展时间阶段,则眼球对屈光和眼轴扩张变化的耐受性随年龄的增大而加大;(3)特别是在10~18岁间、眼轴25~28 mm、屈光度-9~-10 D的豹纹状改变可作为重要的病理前改变标志,延缓豹纹状改变可能阻止进入病理性改变的演变和发生.
推荐文章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年龄和近视度数变化相关性分析
高度近视
眼轴
豹纹状改变
病理性近视
后巩膜葡萄肿
国人61岁以上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及相关生物参数演变趋势
高度近视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屈光度
眼轴
A/B超
眼底荧光/吲哚青绿造影
眼压
国人41~60岁中老年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及相关生物参数演变趋势
高度近视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屈光度
眼轴
A/B超
荧光/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眼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岁以下学生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自然病程转归的观察
来源期刊 临床眼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20岁在校学生 高度近视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屈光度 眼轴 A/B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7
字数 43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422.2010.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一宁 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 45 265 10.0 14.0
2 方严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眼科研究所 18 205 9.0 14.0
3 王云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眼科研究所 10 55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79)
二级引证文献  (88)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20岁在校学生
高度近视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屈光度
眼轴
A/B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眼科杂志
双月刊
1006-8422
34-1149/R
16开
安徽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内
26-11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75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