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双能X线吸收测定术(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最小有意义变化(least significant change,LSC).方法 测量30名受检者腰椎和髋部BMD,连续测量2次,计算其精确度误差、最小有意义变化,预计随访间隔时间.结果 L1-L4、L2-L4、左全髋部、右全髋部的精确度误差相对较低,标准差的均方根(RMS-SD)分别为0.006、0.007、0.006、0.007 g/cm2,最小有意义变化(LSC-SD)分别为0.016、0.018、0.018、0.019 g/cm2;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分别为0.005、0.007、0.006、0.007,最小有意义变化(LSC-CV)分别为0.015、0.020、0.018、0.020.LSC-SD、LSC-CV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38、0.356.预计随访间隔时间随着感兴趣区精确度误差的增加而延长.结论 DXA测量骨密度的精确度误差较小,感兴趣区首选L1-L4、L2-L4、全髋部为宜,感兴趣区的精确度误差越大则预计随访时间越长.
推荐文章
DXA仪测量骨密度的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价
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
骨密度
准确度
精确度
质量控制
数字X射线骨密度检测系统前臂桡骨测量结果的评估
数字X射线骨密度检测系统
骨密度
精确性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DXA测定大鼠离体骨骨密度的精确性及其初步应用
双能X线吸收法
精确性
去卵巢大鼠
骨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XA测量骨密度的精确度评估
来源期刊 徐州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精确度误差 最小有意义变化 预计随访间隔时间 双能X线吸收法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81|R195.1
字数 42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65.2010.0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郡浩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95 702 17.0 20.0
2 赵燕玲 北京和睦家医院妇产科 6 33 2.0 5.0
3 施慧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23 117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7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45)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精确度误差
最小有意义变化
预计随访间隔时间
双能X线吸收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2096-3882
32-1875/R
大16开
徐州市淮海西路84号
28-15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2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47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