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7年4月-2008年1月,在滴水湖D港中段长950 m(水量为10000 m~3)的修复区内投放大型潘(Daphnia magna),以滤除水华藻类等颗粒有机物,然后移栽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光叶眼子菜和菹草等沉水植物,逐月监测水体中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总磷(TP)、活性磷酸盐(PO_4~(3-)-P)和COD等水质指标,分析沉水植被栽培对滴水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修复区水体TN、TP、NO_3~--N、NO_2~--N、NH_4~+-N、PO_4~(3-)-P和COD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溶解氧(DO)增加了50.4%,水体透明度(SD)平均在3.4~3.7 m,水质达到国家Ⅱ~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2008年3月应用已构建的沉水植被群落对富营养化流水水体水质进行净化试验,7 d后修复区流水水体除BOD外,TN、TP、NO_3~--N、NO_2~--N、NH_4~+-N、PO_4~(3-)-P和COD均显著降低(P<0.01),DO增加了17.98%,SD提高了30 cm.利用大型潘控藻后移栽沉水植物对滴水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十分显著.
推荐文章
6种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沉水植物
淀山湖
总氮
总磷
去除率
去除效率
对东湖区三湖水质净化及水生态修复技术探究
东湖区三湖
水质水生态问题
前期措施
食藻虫技术
水动力改善工程
滨海再生水河道中沉水植物的恢复对水质的改善
沉水植物
恢复
再生水
盐度
水质
天津滨海新区
6种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沉水植物
淀山湖
总氮
总磷
去除率
去除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型溞引导的沉水植被生态修复对滴水湖水质的净化效果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大型潘 沉水植物 滴水湖 生态修复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499
页数 分类号 Q17|X1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265)
二级引证文献  (27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5)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2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3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5(3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6(4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7(4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8(4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9(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20(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型潘
沉水植物
滴水湖
生态修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