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原子能科学技术       
摘要: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Kl(~v)l(l=e,μ)衰变过程,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既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f+DK(q2),又计算了形状因子中新的项(~f)DK(q2),发现了轻子(e,μ)质量对分支比的影响.这样能分别计算D→Ke(~v)e和D→Kμ(~v)μ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并使计算结果更为精确.计算出的分支比与实验数据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推荐文章
D→Kl(~v)l衰变过程的研究
QCD光锥求和规则
D介子半轻衰变
分支比
形状因子
关于B0→π-l+~vl衰变过程分支比的计算
B介子半轻衰变
形状因子
分支比
D+→-K0l+vl衰变过程分支比的计算
QCD求和规则
D介子半轻衰变
分支比
形状因子
D0→K-π+衰变过程研究
D介子非轻子衰变
非因子化方法
强子矩阵元
分支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Kl(~v)l(l=e,μ)衰变过程研究
来源期刊 原子能科学技术 学科
关键词 D介子半轻衰变 分支比 形状因子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3-158
页数 分类号 O5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兵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35 166 7.0 12.0
2 刘晓静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68 133 6.0 8.0
3 吴义恒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13 5 1.0 2.0
4 吴向尧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40 87 5.0 7.0
5 张春丽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5 7 1.0 2.0
6 王光怀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21 78 5.0 8.0
7 杨传顶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D介子半轻衰变
分支比
形状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能科学技术
月刊
1000-6931
11-2044/TL
大16开
北京275信箱65分箱
1959-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719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79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