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筛选宫糜康软膏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离心时间、耐热试验、耐寒试验为指标,考察软膏基质、乳化剂、乳化剂加入方法、乳化温度及药物与基质比例5个因素对软膏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宫糜康软膏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沙棘油5.1g;水相,甘油2.5g,蒸馏水29ml;油相,硬脂酸6g,白凡士林0.5g,羊毛脂2.5g,液体石蜡3ml,单硬脂酸甘油酯1.8g;乳化剂,三乙醇胺0.2g.乳化剂加入水相,药材加入油相.通过乳化法,将水相、油相分别置于80℃水浴中熔融,将水相缓缓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结论 通过指标考察,此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成品质量基本稳定.
推荐文章
均质器分散法制备软膏剂微生物限度检查供试液的尝试
均质器分散
微生物限度检查
供试液
软膏荆
HPLC法测定他克莫司软膏剂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他克莫司
软膏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膨润土基质软膏剂的制备研究
膨润土
基质
软膏剂
中药软膏剂体外透皮效果研究
中药软膏剂
吸光度
药物透皮剂
透过率
氮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宫糜康软膏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杂志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宫糜康软膏剂 制备工艺 乳化法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116
页数 分类号 TQ46
字数 19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48X.2010.11.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东艳 陕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135 630 12.0 16.0
2 崔春利 陕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76 421 10.0 14.0
3 王梅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71 362 11.0 15.0
4 白甫 陕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20 126 8.0 10.0
5 唐志书 陕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163 886 15.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宫糜康软膏剂
制备工艺
乳化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3-548X
11-545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2-59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35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