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全国重点牧区环青海湖地区共和盆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该区1961-2007年共47年的15个自然与人为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要素作用强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共和盆地的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46.82%,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仅11.96%,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29.74%.对该地区土地沙化影响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相关因子的历年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系数与土地荒漠化状况的分析表明,人为因素对土地沙漠化的作用力是持续增加的,而自然因素是处于一种平稳的变化趋势,对土地沙漠化的作用力基本是一种周期性变化,人为因素影响系数明显高于自然因素综合影响系数成为综合影响系数的主体,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作用力;只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牲畜和耕地面积,调整草场内部结构,不仅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继续发展,而且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高原土地沙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
沙质荒漠化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作用强度
定量分析
陇东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
荒漠化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农牧交错带
黄土丘陵沟壑区
人为因素在沙漠化过程中作用程度的定量化研究
沙漠化
人为因素
定量化分析
黑河中游张掖地区
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因素定量研究
共和盆地
土地
沙漠化
因素
定量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共和盆地土地沙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草食动物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作用强度 定量分析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发展战略与生产经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8-9
字数 50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3887.2010.01.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公保才让 5 18 2.0 4.0
2 孙瑛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地沙漠化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作用强度
定量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双月刊
2095-3887
62-1206/Q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硷沟沿335号
54-5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1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6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