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北川新中崩滑体在具地域性和空间非均质性的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动力全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斜坡体在强震动力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对于新中崩滑体的先期崩滑破坏而言,由于其距离初始震中较远,故源自初始震源的地震纵横波到达该斜坡体的时差较长,为约15.21 s,而该斜坡体在地震纵波作用于斜坡体后8 s后即开始破裂,故其先期崩滑破坏是受到地震纵波产生的水平与竖向拉裂耦合作用所致,并以水平拉裂作用占优,而后期的抛射及运动过程则是受到地震纵横波的耦合作用所致;②对其发生先期崩滑的主控因素言,在地震构造组合机制、岩体结构与构造、斜坡岩体风化程度及物理力学参数等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地震纵波产生的水平与竖向拉裂耦合作用是诱发斜坡体产生初期崩滑破坏的主控因素,而斜坡所处地形(如高程差、沟谷延伸方向)则是促使破坏后的斜坡体形成后续碰撞解体及碎屑流等运动过程的控制诱发因素;③该斜坡体动力响应特征值的放大效应表明,其放大系数值从大到小依次是水平加速度>竖向加速度>水平速度>竖向速度,该结果与斜坡体发生先期崩滑破坏的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相符合,即地震纵波产生的水平加速度起到了优势破坏作用.以上研究为强震动力作用下的斜坡体先期崩滑破坏提供了新方法.
推荐文章
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效应研究
地震纵横波
时差耦合作用
斜坡崩滑效应
离散元数值模拟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斜坡崩滑响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地震动力作用
斜坡崩滑响应
研究进展及展望
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斜坡崩滑高差效应研究
斜坡崩滑
高差效应
岩石动三轴剪切试验
有限差分数值试验技术
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斜坡崩滑效应模拟
时差耦合作用
斜坡崩滑效应
王家岩滑坡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响应研究
来源期刊 岩土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P-S波 时差耦合作用 斜坡崩滑效应 离散元数值模拟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6-1273
页数 8页 分类号 TU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64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S波
时差耦合作用
斜坡崩滑效应
离散元数值模拟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工程学报
月刊
1000-4548
32-1124/TU
大16开
南京市虎踞关34号
28-6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7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59916
相关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jzc.jhgl.org/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能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