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高质量的铟(In)掺杂的氧化锌单晶纳米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线的直径约为30 nm,粗细均匀,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在纳米线的变温光致发光光谱中,由于In的掺杂,只观察到紫外发射峰,未见可见光发射峰;低温下的紫外发射来自于施主-受主对(donor-acceptor pair,DAP)的跃迁.随着温度的升高,DAP的跃迁逐渐减弱,在高于140 K时,紫外发射来自于自由电子到中性受主(free-electron-to-neutral-acceptor,eA~0)的跃迁.
推荐文章
锂掺杂氧化锌纳米颗粒晶体结构与光学特性分析
氧化锌
纳米颗粒
锂掺杂
晶体结构
光学特性
氧化锌/SBA-15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质
SBA-15
纳米氧化锌
水热法
光致发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铟掺杂氧化锌纳米线的制备及光致发光特性
来源期刊 硅酸盐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铟掺杂氧化锌 纳米线 光致发光 化学气相沉积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中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166
页数 4页 分类号 O47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炳胜 黑龙江科技学院数力系 21 42 4.0 6.0
2 韩仁学 黑龙江科技学院实训中心 19 78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铟掺杂氧化锌
纳米线
光致发光
化学气相沉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学报
月刊
0454-5648
11-2310/TQ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2-69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3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