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土保持研究       
摘要:
一颗印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理县境内,具有典型泥石流沟谷特征,历史上曾经暴发过大型泥石流."5·12"汶川地震在沟谷中形成了丰富的松散同体物源,同时导致沟谷流通区中出现多处堵塞,初步推测震后10~20a将处于泥石流活跃期.通过野外考察及遥感影像数据,获得地震前后沟谷的流域特征信息,对比分析地震前后沟谷内物源分布情况及稳定状况后,得出地震后沟谷内不稳定物源量增多,同时受震后堰塞影响,泥石流活动强度增大,泥石流峰值流量成倍增长等结论,这些将为合理评价地震后泥石流发展趋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雅砻江纤维沟泥石流特征及工程影响评价
纤维沟
泥石流
特征
静动力学
工程影响
初咱磨子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研究
初咱磨子沟
泥石流
动力学特征
危险性评价
单沟泥石流灾害风险简易评价模型
沟谷
泥石流
风险
评价
管理
模型
西南某泥石流沟泥石流发生率的研究
西南地区某泥石流
泥石流
降雨条件
粒度
发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颗印沟泥石流评价及震后预测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学科
关键词 一颗印沟 形成机制 汶川地震 堰塞 震后预测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3,77
页数 分类号 P642.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豫川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13 1620 19.0 35.0
2 冯文凯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96 1193 17.0 32.0
3 陈倩 8 68 4.0 8.0
4 魏昌利 20 76 5.0 8.0
5 杜杰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6 5 1.0 2.0
6 李长顺 8 73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一颗印沟
形成机制
汶川地震
堰塞
震后预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研究
双月刊
1005-3409
61-1272/P
大16开
198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885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