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 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 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 mm长、22 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 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 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针之间不能形成稳定的热凝物.则热凝时间增加至290 s.每间距组各行10次热凝.加热开始后.每隔10秒拍摄一幅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计算各间距最终热凝物的长度、宽度、面积、电极外围热凝物的最大值.结果 双针间距2、4、6、8、10、12mm时双电极针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2~10 mm间距时热凝物形态较均匀,热凝物长度及面积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增加,而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围最大值并不随间距增大而增加.结论 双针电极间距在2~12 mm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物;当间距增大时,可通过增加加热时间的方法 来增加热凝物面积.
推荐文章
双极射频热凝术的基础研究
双极
射频
蛋清实验
髓核
毁损形态
双极射频热凝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16例报告
双极射频
热凝术
外伤性
颈椎间盘突出症
集束电极射频热凝治疗肝癌
肝肿瘤/治疗
射频热凝
电凝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电极射频热凝物形态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麻醉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双针电极射频 蛋清实验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24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199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槐洪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 12 88 6.0 9.0
2 林建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 37 247 8.0 14.0
3 李静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 68 506 12.0 20.0
4 陶高见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 24 127 7.0 10.0
5 朱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8)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针电极射频
蛋清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麻醉学杂志
月刊
1004-5805
32-1211/R
大16开
南京市紫竹林3号
28-3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9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31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