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急性肝衰竭病人进行PE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效果,并比较PE治疗组(CPE组)与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及生存时间.结果:PE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氨、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治愈好转率69.3%,对照组为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PE治疗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毒性代谢产物,可以改善急性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同时可以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延长急性肝衰竭病人的生存期.
推荐文章
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
急性肝衰竭
动物模型
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
非生物型人工肝与中药结肠透析优化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非生物型人工肝
中药结肠透析
肝衰竭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
急性肝衰竭
非生物型人工肝
儿童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肝衰竭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血浆置换 非生物型人工肝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3-874
页数 分类号 R575.3
字数 22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30X.2010.06.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光汉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58 248 9.0 10.0
2 江建宁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93 459 10.0 15.0
3 刘志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37 156 7.0 9.0
4 吴健林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61 264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9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肝衰竭
血浆置换
非生物型人工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5-930X
45-1211/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95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