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电针治疗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 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改变的观察,探讨电针对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实验组(局灶性脑缺血的大鼠)、治疗组(局灶性脑缺血的大鼠+针刺),采用荧光定量RT- 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TH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TH活性比实验组有显著提高呈阳性表达(P<0.01) ,并已接近对照组的正常大鼠.结论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经针刺治疗后可增强TH活性,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症状,可能是针刺治疗脑缺血的机理之一,提示针刺可增强脑可塑性.
推荐文章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纳洛酮
脑缺血再灌注
FOS蛋白
腺病毒介导酪氨酸羟化酶基因体外治疗大鼠泌乳素瘤
垂体泌乳素瘤
基因治疗
腺病毒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
大鼠
β-synuclein 对 SH-SY5Y 细胞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β-synuclein
帕金森病
酪氨酸羟化酶
活性氧类物质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CD20的表达
局灶性脑缺血
抗原,CD20
免疫组织化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诊断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针刺 脑缺血 酪氨酸羟化酶(TH) RT-PCR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1.02
字数 34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287.2010.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明秀 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内科 5 51 3.0 5.0
3 陈加俊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 81 368 10.0 16.0
6 赵静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 43 216 9.0 12.0
7 黄艳苹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4)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针刺
脑缺血
酪氨酸羟化酶(TH)
RT-PC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验诊断学
月刊
1007-4287
22-1257/R
大16开
长春市仙台大街126号
12-172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40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652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