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三种抗真菌处理后的锦纶织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生长的抑制效应,以及洗涤次数对其抗真菌作用的影响.方法 制备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洗涤1、15、30、50次的空白锦纶织物、载银1.8%锦纶织物、载银纳米氧化锌1.9%锦纶织物以及作为对照的纯棉织物,并紧贴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每12h观察并记录菌落形态及大小.结果 洗涤1、15、30、50次的空白锦纶织物布样上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菌落生长情况与棉布对照组相近.载银1.8%锦纶织物洗涤1次及15次布样上菌落直径在120h内均明显小于棉布对照组(P<0.05),洗涤30及50次布样上须癣毛癣菌菌落直径在:120h内与棉布对照组相近,洗涤30次布样上红色毛癣菌菌落直径在96h内小于棉布对照组(P<0.05),此后与棉布对照组相近(P>0.05).载银纳米氧化锌1.9%锦纶织物洗涤1次的布样对两种癣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洗涤15次后有所降低,但两种癣菌在120h内菌落直径均小于棉布对照组(P<0.05),洗涤30次布样上红色毛癣菌菌落直径在84h内小于棉布对照组(P<0.05),之后与棉布对照组相近(P>0.05),洗涤30及50次布样上须癣毛癣菌的生长与棉布对照组相近.结论 载银1.8%锦纶织物、载银纳米氧化锌1.9%锦纶织物均可显著抑制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生长,且具有一定的耐洗涤性,洗涤15次后仍有明显抑菌作用.
推荐文章
麻类织物对须癣毛癣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汉麻
亚麻
苎麻
须癣毛癣菌
振荡法
红色毛癣菌菌株的PCR鉴定
红色毛癣菌
PCR指纹
鉴定
不同蛋白培养基对红色毛癣菌生长形态的影响
红色毛癣菌
角蛋白
葡萄糖
红色色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锦纶织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生长抑制效应观察
来源期刊 解放军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纺织品 锦纶 皮肤真菌病
年,卷(期) 201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6-1229
页数 分类号 R75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万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44 366 11.0 16.0
2 杨雪琴 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51 569 14.0 20.0
3 惠让松 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5 37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纺织品
锦纶
皮肤真菌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月刊
0577-7402
11-1056/R
大16开
北京100036信箱188分箱
2-74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1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70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