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包头市引黄水库水样为藻类种源,测定了15种芳族胺、酚类化合物对藻类的7 d生长抑制曲线,得到相应不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及最大允许浓度(MATC,安全浓度),并以辛醇/水分配系数(lgP)和量子化学参数(Mw、ELUMO等)为描述符,对化合物毒性进行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芳族酚类化合物对水库藻类的慢性毒性大于芳族胺类化合物;lgP、Mw和ELUMO3个参数可以很好地反映芳胺、族酚类化合物对水库藻类的慢性毒性,复相关系数为0.958,可以用于预测结构相似化合物的慢性毒性.
推荐文章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发光菌
酚类
联合毒性
作用机制
双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双酚类化合物
生物降解
好氧
厌氧
苯胺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构效
苯胺类化合物, 发光菌, 15 min-EC50, QSAR, 毒性机制
基于ORAC评价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
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抗氧化活性
多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胺、酚类化合物对水库藻类的慢性毒性研究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芳族胺类化合物 芳族酚类化合物 藻类 慢性毒性 引黄水库
年,卷(期) 201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3,86
页数 分类号 X52
字数 26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0.10.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殷震育 26 99 6.0 8.0
2 于玲红 84 391 11.0 15.0
3 李玉梅 43 385 12.0 18.0
4 孙凯 3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芳族胺类化合物
芳族酚类化合物
藻类
慢性毒性
引黄水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