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维特根斯坦在反对私人语言论证时所引入的对私人感觉的讨论引起了学者们对私人感觉的广泛争论.以<哲学研究>为主要文本依据,将维特根斯坦所反对的私人感觉总结为三个方面: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上通过强调个人感觉的所有权以表明感觉的私人性;从认知意义上坚持只有认知主体自己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具有某种感觉经验;从形而上学层次上坚持有关心理现象的语词(包括感觉语词)指称了某种独特的内在过程这种意义上的私人性.维特根斯坦从其思想的立足点一-语言游戏出发,从语法上分析了私人感觉观念产生的根源,告诫人们要澄清日常语言的用法,防止对其做形而上学地使用,消除哲学的幻象.
推荐文章
维特根斯坦思想的一致性
形而上学
维特根斯坦
语言
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浅析
语言哲学
语言图像论
语言游戏说
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的转向:回归日常生活
哲学观转向
语言观转向
日常生活
意义即用法: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观述评
后斯维特根斯坦
意义
用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维特根斯坦的私人感觉
来源期刊 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私人感觉 语言游戏 语法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
页数 分类号 B521
字数 513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海霞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私人感觉
语言游戏
语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6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