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二尖瓣乳头肌(MVPM)的同步性,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二尖瓣反流(MR)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伴MR接受CRT治疗的25例心力衰竭患者,术前3天和术后7天在CRT开启和关闭状态下进行超声检查,测量MR最大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MRA/LAA)、左心室整体重构参数、局部重构参数及二尖瓣形态参数;STE测量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所在心肌节段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APM-PPM),并探讨以上参数与MR的关系.结果 术后MRA/LAA显著减小,左心室整体和局部重构参数及二尖瓣形态参数均改善,TAPM-PPM缩短;而CRT关闭后这些作用消失.TAPM-PPM是MR减少的最有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RT可即刻减少MR,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二尖瓣乳头肌同步性有关.STE能准确检测MVPM同步性.
推荐文章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PCI治疗前后乳头肌功能的变化
二维,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成像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术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二尖瓣
高血压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彩色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减少继发性二尖瓣反流的机制研究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二尖瓣反流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组织多普勒
PR间期延长与二尖瓣舒张期反流的关系探讨
二尖瓣反流
舒张期
Ⅲ度房室阻滞
PR间期
超声多普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斑点追踪 二尖瓣反流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心脏、血管影像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9-862
页数 分类号 R541.6|R540.45
字数 313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81 371 8.0 15.0
2 任卫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 372 1571 16.0 22.0
3 马春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功能科 176 812 13.0 17.0
4 刘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功能科 100 460 11.0 15.0
5 李秀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功能科 10 102 6.0 10.0
6 姜小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功能科 5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斑点追踪
二尖瓣反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月刊
1003-3289
11-1881/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82-50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4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081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