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微生物生态技术对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在前期室内外模拟修复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中原油田某油井场旁石油污染场地,设置5种修复条件,开展微生物生态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结果]经过99 d修复后,黑麦草(苜蓿)微生物联合技术、纯微生物技术和黑麦草(苜蓿)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中的石油烃降解率均在40.00%以上,以黑麦草微生物联合技术修复效果最佳,石油烃降解率达67.38%;修复过程中易溶盐、NO3-、Cl-等易溶营养物质只有极小部分随水而进入下部土层(50 cm);由于苜蓿草的根部可能具有固氮作用,使加入的大量化肥进入了土层下部,导致3和5号修复区50 cm土壤层NH4+明显增大.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包括温度、水、氧气、营养元素、微地质环境等.[结论]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野外原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是显著的,具有处理方法简单、费用低、修复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可原位治理等优点.
推荐文章
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态修复试验研究
陕北黄土区
石油污染
原位
地质微生态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土壤酶活
烃代谢活性
相关性分析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菌种选育研究
石油污染土壤
降解菌
微生物分离
菌种选育
高羊茅对电动-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
电动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
电流
根际微生物
酶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原位修复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石油 污染土壤 微生物生态修复原位 降解率
年,卷(期) 2010,(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573-14575,14578
页数 分类号 S154.3
字数 45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0.26.14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娟娟 3 2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3)
二级引证文献  (6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油
污染土壤
微生物生态修复原位
降解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