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和植物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是土壤石油污染程度和生态毒性强弱的综合反映。为探究不同生物指示方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指示效果以及污染土壤在生物修复过程中毒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前期筛选分离的三株对石油烃具有良好降解效果的降解菌构建混合菌体系,开展石油污染土壤模拟微生物修复实验。文章首先以明亮发光杆菌为指示生物考察不同修复时期土壤生态毒性,并以高等植物毒性试验以及土壤酶活性试验结果作为辅助证据从生态学角度揭示修复过程中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变化,并分析了以上3种指示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表明,该混合菌能高效降解对石油烃污染物,污染土壤经40 d修复后,石油烃污染物浓度从5000 mg·kg-1降到1781 mg·kg-1,去除率达到64%。高等植物生态毒性试验、土壤酶活性试验与发光菌生态毒性试验结果呈现良好的一致性,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随着微生物修复过程的进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具体而言,修复初期的土样对小麦光合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最大,叶绿素a含量相对于对照组降低了39.3%,仅为(1.36±0.04) mg·g-1;土壤过氧化氢酶酶活性与石油烃残留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0.973);污染土壤生态毒性在修复的第8天达到最大,其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浸提液中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为18.1%,与0.187 mg·L-1 HgCl2的毒性相当。明亮发光杆菌的相对发光度和小麦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能较好地指示石油污染土壤在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生态毒性,可作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效果的指示生物。
推荐文章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毒性的植物指示
土壤
石油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
高等植物
生物指示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原位修复研究
石油
污染土壤
微生物生态修复原位
降解率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毒性的植物指示
土壤
石油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
高等植物
生物指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指示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发光菌 生物指示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60-1569
页数 10页 分类号 X171.5|X172
字数 112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09.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党志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187 4985 39.0 63.0
3 朱能武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59 586 15.0 21.0
7 王华金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5 42 4.0 5.0
10 沈伟航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7 35 3.0 5.0
11 尹富华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3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3)
共引文献  (253)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9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发光菌
生物指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