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优质杜康酒的稳定生产和技术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川杜康酒生产工艺和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微生物生态学和发酵工艺学手段,研究了杜康酒酿造过程中酿造环境和工艺与活性微生物的关系.[结果]发酵30 d后,所有母糟样品的己酸菌数量均达最多,在发酵后期己酸菌数量开始减少,到发酵60 d时减到最少.冬季母糟中己酸菌含量随着酿造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酿造30~40 d时达最大值10~2个/g,之后呈下降趋势.秋季发酵20 d后,己酸菌含量达到最高(10~3个/g);发酵30 d后,细菌含量达到最高;发酵40 d后,酵母菌含量达到最高(10~5个/g).3种样品的己酸菌含量高低为窖泥>黄水>母糟.[结论]良好稳定的微生态环境能够提高杜康酒的质量,增加香气.
推荐文章
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与发展
生态环境
环境协调性
材料设计
新工艺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需水的探讨
生态环境需水
生态环境建设
规划
现状
重要性
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
生态环境
土壤侵蚀
荒漠化
生态农业
农林复合经营
山西钙果酿造冰酒填补国际空白
酿造技术
冰酒
钙果
山西
国际
填补
生物技术中心
生产原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酿造微生态环境与优质杜康酒形成机理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杜康酒 微生物生态学 己酸菌 形成机理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贮藏与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33-4235,430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61.1
字数 39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0.08.1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禹建丽 22 184 8.0 13.0
2 谢慧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4 521 14.0 19.0
3 宋安东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47 1485 21.0 31.0
4 帅筱倩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杜康酒
微生物生态学
己酸菌
形成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