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对X@Al12(X=Al-,C,Si,P+)等幻数团簇吸附氮原子和碳原子性质进行研究.分析氮原子和碳原子在X@ Al12表面的吸附位置,还分析了Al-N和Al-C键长,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的能隙,吸附的结合能和电荷转移等性质.结果表明氮原子和碳原子都倾向于空位吸附.尽管X@ Al12(X=Al-,C,Si,P+)性质都很稳定,但很大的结合能表明氮原子和碳原子都能稳定地束缚在这些团簇表面.但是由于中性的Al13团簇不具有满壳层的电子结构,它对N和C的吸附性质明显不同于具有满壳层电子结构的X@ Al12(X=Al-,C,Si,P+)团簇,表明掺杂可以有效地调节团簇的性质,从而获得所期望的性质.
推荐文章
氧原子在X@Al12(X=C,Si,P+)团簇吸附性质的研究
X@Al12(X=C,Si,P+)团簇
氧原子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DFT)
Sc12X团簇(X=B,C,N,Al,Si,P)的电子结构和稳定性
Sc12X团簇
密度泛函
电子结构
稳定性
Al-(0.2-x)Si-xYb-0.04Zr合金的时效行为和导电性
Al-Sc-Yb-Zr合金
时效
力学性能
电导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氮、碳原子在X@ Al12(X=Al-,C,Si,P+)团簇吸附性质的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X@ Al12(X=Al-,C,Si,P+)团簇 氮和碳原子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DFT)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3
页数 分类号 O561
字数 41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162.2011.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永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2 3 1.0 1.0
2 卢其亮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7 6 2.0 2.0
3 孟俊伟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1 0 0.0 0.0
4 宋文君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X@ Al12(X=Al-,C,Si,P+)团簇
氮和碳原子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DFT)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162
34-1063/N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
26-39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6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17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