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分析正畸牙移动早期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08例正畸患者,432颗上切牙,治疗前及治疗5~9个月,平均(6.9±1.24)个月后分别拍摄上颌4个切牙CBCT.记录患者性别、初诊年龄、拔牙与否、安氏分类及追踪时间长短.对牙根吸收程度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发生根吸收超过1 mm定义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结果 上切牙的平均根吸收量为(0.45±0.49) mm,13.8%的上切牙及27.8%的患者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2%的上切牙及6.5%的患者发生了严重根吸收,其中最大根吸收量为4.58 mm.以牙根吸收量为因变量,患者性别、初诊年龄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与牙根吸收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正畸治疗早期有临床意义的上切牙根吸收较为常见,但大多数较轻微.早期根吸收可能主要与患者的个体易感性有关.
推荐文章
骨皮质切开术对牙周炎致错位前牙行牙周-正畸患者牙根吸收的影响
骨皮质切开术
牙周炎
错位前牙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局部注射淫羊藿苷对大鼠正畸致炎性牙根吸收的影响
淫羊藿苷
正畸致炎性牙根吸收
局部注射
吸收陷窝
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去代偿后切牙牙根吸收的CBCT研究
错 ,安氏Ⅲ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牙根吸收
唇倾角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畸牙移动早期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CBCT 正畸牙移动 牙根吸收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8
页数 分类号 R783.5
字数 29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4-5760.2011.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月华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科 66 411 12.0 15.0
2 李新桂 8 29 3.0 5.0
3 董志强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 4 33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BCT
正畸牙移动
牙根吸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季刊
1674-5760
11-5797/R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2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7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84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