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集汉代以前脉学之大成,依据<内经><难经>及张仲景、华陀等医家之论,阐明脉理联系各科疾病脉证,奠定了中医脉学的基础,并对世界医学亦有深远的影响.北宋著名医家韩祗和提出诊病当"以脉为先,以证为后".先识浮、沉、数、迟、阴、阳;再察紧、缓、大、小、盛、虚.尤其重视脉之阴阳盛虚.并以此立论,用于临床辨证.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虚实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直接指导治疗.
推荐文章
《伤寒论》脉诊探讨
《伤寒论》
脉诊
寸口诊法
趺阳诊法
少阴诊法
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
脉诊
脉诊仪
脉象要素
脉象图
论中医学习应重视并践行脉诊
脉诊
常脉
病脉
四诊合参
脉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中医脉诊之道
来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脉诊 血府 脉(中医)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1-502
页数 分类号 R241.11
字数 15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699.2011.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彤 9 36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脉诊
血府
脉(中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中医药
月刊
1003-5699
22-1119/R
大16开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4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2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