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胶州大西庄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处于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这给追索深部过程以及岩石圈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其Pb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n(206Pb)/n(204Pb)](t)=18.18-18.24,[n(206Pb)/n(204Pb)](t)=15.42-15.44,[n(206Pb)/n(204Pb)](t)=37.87-37.96,在中国东部所有的中-新生代基性岩中,其同位素特征最接近DMM地幔端元,反映其起源于类似太平洋MORB源区的较为"纯净"的软流圈地幔.结合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基性岩已有的数据对比研究表明,华北中生代同位素富集性质的岩石圈地幔至新生代转置为"新生"的大洋型地幔,岩石圈减薄刚完成时的下伏软流圈物质较为"纯净",随后在新生代时期,软流圈、富集岩石圈地幔以及太平洋俯冲板片析出物质共同表现在新生代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上,反映了岩石圈减薄方式以拆沉为主,拆沉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加古老下地壳和软流圈相互作用,构成新生代玄武岩的岩浆源区.而华南东部从晚中生代至新生代深部过程和华北东部不同,新生代玄武岩的软流圈源区中没有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参与,仅由北北西至南南东,太平岩俯冲板片析出物质在岩浆源区中的贡献逐渐增加.华南东部岩石圈地幔同样发生了类似华北东部的置换,但置换方式可能以熔体交代导致岩石圈地幔由富集型转变为新生大洋型地幔为主.
推荐文章
黑海东部海域新生代烃源岩
新生代烃源岩
有机碳
氯仿沥青
黑海东部
闽西南基性岩脉中捕获锆石SIMS U-Pb年龄及Hf、O同位素特征
SIMS锆石U-Pb测年
Hf-O同位素
基性岩脉
闽西南
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补给效应
黑河流域
地下水
转化过程
同位素特征
非均一性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花岗岩Sr、Nd同位素研究
Nd-Sr同位素
中新生代花岗岩
物质来源
青藏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基性岩的同位素特征:源区性质及深部过程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同位素 岩石圈减薄 地幔源区 岩石圈地幔转置 中国东部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问题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2-540
页数 分类号 P618.510.4
字数 735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闫峻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1 560 14.0 22.0
2 陈江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64 1561 23.0 37.0
3 安亚军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2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1)
共引文献  (179)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2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同位素
岩石圈减薄
地幔源区
岩石圈地幔转置
中国东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