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远离活动板块边缘的四川盆地以其周缘复杂分布的褶皱构造带而著称,这些构造带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背景一直是华南大地构造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构造编图、褶皱构造样式和叠加变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中生代挤压变形特征及其定型时代,确定了重要构造事件及其产生的构造样式.研究显示,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带中生代经历了3个重大构造事件.每个构造事件产生的构造形迹在空间上发生复合和联合,造就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复杂的构造组合样式.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事件(印支运动)在扬子地区形成近W-E向褶皱构造,扬子地块西缘伴随着松潘-甘孜褶皱造山带的形成,发育了龙门山-锦屏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及川滇前陆盆地,奠定了川-渝-黔-滇大型沉积盆地,构成四川盆地的原形.中晚侏罗世时期(燕山早幕),东亚构造体制发生重大变革,来自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的板块多向汇聚导致了大陆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其中秦岭造山带的再生活动导致南部米仓山-大巴山前陆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来自太平洋板块向西推挤,导致了川东地区NW向突出的弧型构造和川南华蓥山帚状构造的形成;羌塘地块的向东侧向挤出,在扬子地块西北缘发生褶皱逆冲变形(龙门山-锦屏山构造带).这期多向挤压事件强烈改造了四川T3-J1-2原形盆地,周缘褶皱构造带基本定型.早白垩世晚期的挤压事件(燕山晚幕)进一步改造了四川盆地,NW-SE向构造得到加强.除了西缘以外,四川盆地其他周缘褶皱构造带主体定型于晚侏罗世的陆内造山作用阶段.是扬子克拉通周边造山带在周邻板块多向汇聚作用下引发的再生复活的结果,成为中国东部陆内汇聚构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文章
地震勘探技术对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沉积作用的推定
四川盆地
地震勘探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史
克拉通盆地
应力环境
沉积控制作用
四川盆地动力学演化与油气前景探讨
四川盆地
盆地动力学
沉积建造
油气前景
构造运动对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四川盆地
震旦纪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桐湾运动
加里东运动
海面—印支运动
燕山—喜马拉雅运动
气藏形成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作用
俯冲带
构造体制转换
构造格架
区域断裂
晚中生代
中国东南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生代多向挤压构造作用与四川盆地的形成和改造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薄皮构造 中生代 多向挤压 盆地改造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250
页数 分类号 P542
字数 145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11.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树文 105 3543 33.0 57.0
2 施炜 64 1910 21.0 42.0
4 李建华 46 845 13.0 28.0
5 张岳桥 76 3334 33.0 5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3)
共引文献  (1584)
参考文献  (5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938)
二级引证文献  (548)
192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8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2(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5(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1996(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1997(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1998(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7)
19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0(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1(5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02(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3(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4(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4)
2005(6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2)
2006(5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7(3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0)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6)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4(4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5(5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6(72)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7(10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91)
2018(105)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93)
2019(151)
  • 引证文献(18)
  • 二级引证文献(133)
2020(8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川盆地
薄皮构造
中生代
多向挤压
盆地改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9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