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性克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携带荧光素酶基因(Luc+)的HIV假病毒感染系统.方法 利用长片段PCR技术分别扩增福建省HIV分离株LWJ前后半长基因序列,以pCR-XL-TOPO为载体构建HIV感染性克隆pLWJ.将Luc+表达基因片段替换感染性克隆pLWJ中部分env区序列,从而构建出携带Luc+基因的报告基因病毒载体pLWJ-SV40-Luc+.将报告基因病毒载体和膜蛋白表达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携带Luc+基因的HIV假病毒.将HIV假病毒感染293T细胞,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细胞中Luc+相对荧光单位(RLU).结果 以HIV感染性克隆pLWJ为基础,构建出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VSV-G/H IV假病毒感染系统,其所产生的VSV-G/HIV假病毒仅有单轮感染活性,被感染细胞中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加入病毒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 成功建立具有单轮感染活性的VSV-G/H IV假病毒检测系统,为开展HIV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一个技术平台.
推荐文章
基于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重组JSRV-NM假病毒
JSRV-NM病毒
假病毒
慢病毒载体
env基因
病毒包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临床分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手术安全问题探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手术期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假病毒检测系统的构建
来源期刊 中国病毒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性克隆 假病毒 荧光素酶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9-425
页数 7页 分类号 R38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性克隆
假病毒
荧光素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毒病杂志
季刊
2095-0136
11-5969/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82-310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9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