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 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自由无调性作品<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第一首.分析结果说明,这首作品不仅自身具有严谨的音高逻辑,作为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一首,也对后面四首作品作了音高材料的预置,是整体结构的暗示与缩影.同时,韦伯恩不仅利用核心集合组织作品的音高结构,也用来组织音响结构.表层看似变化多端的音响组织,深层却出自统一的音高结构,在创作构思和美学追求上体现了新维也纳乐派倡导的"永恒的展开变化原则".
推荐文章
论新型民族管弦乐合奏发展之路
民族管弦乐
音诗
音响效果
在管弦乐队中突出木管组乐器音色的方法
管弦乐队
木管乐器组
音色
管弦乐配器法
大号在管弦乐队和重奏中的重要性及演奏技法研究
大号乐器
管弦乐队
重奏
演奏技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有机的音高结构到多变的音响组织——析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第一首
来源期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韦伯恩 音级集合 音高结构 音响组织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音乐作品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4
页数 分类号 J614.3
字数 90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7721.2011.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涓涓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 21 58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韦伯恩
音级集合
音高结构
音响组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季刊
1003-7721
42-1062/J
武汉市武昌解放路255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1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9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