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先提出了采用全直径岩芯对剖刻蚀缝洞网络系统的物理模拟方法研究缝洞油藏注水驱油机理,然后再通过冷冻对剖拆开的方式观测缝洞网络中剩余油分布状态的基本思想.通过基于真实岩芯刻蚀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水驱油机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体黏度、不同含水饱和度对缝洞体油藏衰竭采收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不同流体黏度、不同注入速度、不同原始含水饱和度等多方面因素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缝洞模型的注水驱油规律,同时通过所获得的水驱油之后冷冻岩芯模型剩余油水直观图像,分析了水驱前后的油水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对缝洞体油藏水驱油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推荐文章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研究
缝洞型碳酸盐岩
水驱油机理
模拟实验
油水两相流动
油藏模拟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研究
碳酸盐岩
缝洞
水驱油机理
物理模型
原油采收率
人工缝洞
缝洞型油藏阶梯状产水规律的机理模式
阶梯状
含水率
裂缝
溶洞型
油藏
模式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物理模型对比实验研究
缝洞型储层
碳酸盐岩
水驱油物理模型
模拟实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真实岩芯刻蚀模型的缝洞油藏水驱油机理
来源期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全直径实验 衰竭和注水实验 影响因素 水驱规律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9
页数 分类号 TE122
字数 33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1.06.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世洁 4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
共引文献  (226)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57)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缝洞型油藏
全直径实验
衰竭和注水实验
影响因素
水驱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4-5086
51-1718/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23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