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竹子学报       
摘要:
“竹”作为一种审美文化符号,历经了由竹制生产工具到礼器,再到乐器,终而到“君子”形象三种审美流变形式,在流变过程中,实用功能不断“虚化”.它们分别对应着宗教神圣化、艺术高雅化、审美人格化三种审美手段,表明竹文化符号的流变源于对神性、物性、人性的“比物”对象的不断“实化”.竹文化符号的审美流变标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可能,即将生活中的物质层面虚化,精神层面实化的过程.
推荐文章
从物质符号到观念符号:文化遗产的媒介化传承
文化遗产
物质
符号
传承
媒介化
论审美符号
本体性否定
符号
美的符号
艺术符号
自然符号
审美符号
论紫砂壶"竹段"的造型审美和文化寓意
紫砂壶
竹段
造型审美
文化寓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物器之用”到“君子人格”:竹文化符号的审美流变
来源期刊 竹子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竹文化 比物 日常生活审美化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0
页数 分类号 F270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6567.2011.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能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20 118 6.0 9.0
2 李永 暨南大学文学院 5 16 2.0 4.0
3 喻迎春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4 13 2.0 3.0
4 李世军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4)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竹文化
比物
日常生活审美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竹子学报
季刊
1000-6567
33-1399/S
大16开
1982-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23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0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