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胃动力的影响,为临床针药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组(全麻组,6只)、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控压组,6只)和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电刺激组,6只).后两组动物均以异氟烷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基础平均动脉压(MAP)的40%,并维持60 min,电刺激组在此期间行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由池”TEAS干预处理.采用EGEG-26胃电图仪监测相应时间点胃电频率、振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法检测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在目标低血压维持60 min(T3)时,与各自基础水平相比,控压组和全麻组胃电振幅有下降趋势,而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无明显下降;同时控压组胃泌素明显降低(P<0.05).在血压回升结束(T4)时,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同期控压组和全麻组(P<0.05);其胃动素、胃泌素已接近基础水平,而控压组尚未恢复(P<0.05).在血压回升结束后2 h(T5)时,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0.05),而控压组未明显升高;此时电刺激组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全麻组和控压组,而控压组胃动素、胃泌素仍未恢复(P<0.05).在控压后72 h(T8),电刺激组胃泌素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0.05),而同期全麻组和控压组均无明显升高.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有效改善控制性降压后胃电振幅、胃动素、胃泌素状况,以利于控压后胃动力的恢复,从而起到胃保护作用.
推荐文章
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全麻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组织氧代谢的影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异氟醚
氧代谢
控制性降压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的控压效应分析
经皮穴位电刺激
控制性降压
控压效应
出血量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水平对肝血流的影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针药复合麻醉
控制性降压
肝血流
肝保护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胃动力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针刺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针药复合麻醉 控制性降压 胃动力 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7-402
页数 分类号 R245.9+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320 2847 25.0 34.0
2 邵晓梅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83 807 16.0 24.0
3 张乐乐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7 84 6.0 7.0
4 莫雅娣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4 31 3.0 4.0
5 喻晓静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4 67 4.0 4.0
6 连林立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6 52 5.0 6.0
7 董振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4 39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2)
共引文献  (10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9)
二级引证文献  (84)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经皮穴位电刺激
针药复合麻醉
控制性降压
胃动力
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刺研究
月刊
1000-0607
11-2274/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17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5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