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优选丹黄凝胶方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大黄酚、小檗碱的含量,以大黄酚、小檗碱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为工艺考察指标,按U8(82 ×42)均匀设计拟水平表安排实验,分别考察了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的影响.结果:通过DP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丹黄凝胶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倍量的65%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在此提取工艺下大黄酚、小檗碱的提取率分别为85.75%和85.11%,干膏得率为36.12%.结论:均匀设计法优选出的丹黄凝胶方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丹黄凝胶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推荐文章
均匀设计研究紫草的提取工艺
均匀设计
紫草
提取工艺
均匀设计法优选球形硝基胍制备工艺
球形硝基胍
非水溶剂法
均匀设计
颗粒级配
均匀设计法用于提取普通念珠藻粗多糖条件优选的研究
均匀设计法
普通念珠藻粗多糖
提取
最佳条件
均匀设计法优选红花提取工艺
红花
提取工艺
羟基红花黄色素A
RP-HPLC法
均匀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均匀设计优选丹黄凝胶方的提取工艺
来源期刊 药学服务与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丹黄凝胶 大黄酚 小檗碱 均匀设计 工艺学,制药 含量测定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2
页数 分类号 R943
字数 29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5428/pcar201101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俊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 103 566 12.0 17.0
2 李文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药剂科 7 17 3.0 4.0
3 陈新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 5 17 3.0 4.0
4 曹文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1)
共引文献  (41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黄凝胶
大黄酚
小檗碱
均匀设计
工艺学,制药
含量测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学服务与研究
双月刊
1671-2838
31-1877/R
大16开
上海市长海路168号
4-706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5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316
论文1v1指导